医学科普-隐球菌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6-01-02   来源:中华康网   

隐球菌性脑膜炎

 

【定义】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它是一种有鞘的类酵母真菌,分布很广,这种微生物在鸟类栖息地常见,吸入空气传播的病原体。首先引起肺部感染,也可经皮肤粘膜侵入,但少见。约50%的感染者有易患因素,如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结节病及长期应用皮质类激素治疗的患者等。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许志勤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临床变化较多,通常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1)一般表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感,部分出现恶心、呕吐及精神状态改变。 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2)局灶性神经症状:出现脑神经损害,表现为外展神经和面神经麻痹,也可有言语不利,肢体运动障碍,肢体抽搐,共济失调等症状,在疾病晚期出现。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

2)脑脊液检查:蛋白略高、葡萄糖减少。血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多核白细胞也可见到。

3)脑脊液涂片:墨汁涂片可找到隐球菌;

4)脑脊液乳胶隐球菌凝集实验:效价超过1∶8即可诊断;

5)脑脊液、血培养:可查出隐球菌,约3周时间。

(2)影像学检查

1)CT:脑基底池模糊变形,不对称,强化明显。有时可见脑室扩大,硬脑膜下囊肿。

2)MRI:脑基底池T1和T2弛豫时间略缩短,而脑池的信号增强。增强扫描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应反复作脑脊液检查、涂片,检查真菌以相鉴别。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应用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 0?3mg/(kg・d)与氟胞嘧啶55mg/(kg・d)配合用药。脑脊液进行监测;每周查找隐球菌或培养找隐球菌以及乳胶凝集实验。

2?手术治疗采用脑室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

第六节脑真菌性肉芽肿

【定义】脑真菌性肉芽肿是由引起深部组织的真菌侵入脑内而形成。引起发病的真菌很多,包括隐球菌、念珠菌、放线菌、曲霉菌、新型隐球菌、球孢子菌、诺卡放线菌等,多为血行播散进入颅内,脑组织内。感染后临床上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肉芽肿。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见于任何年龄,30~50岁多见。病史长或亚急性起病。有低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

(2)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3)局灶性症状:颅底神经损害,如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癫痫发作。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无色透明或浑浊,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2)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隐球菌。

3)脑脊液补体试验或乳胶凝集实验:呈阳性反应。

(2)影像学检查:

1)CT:显示脑基底池模糊变形、不对称,强化明显。脑室扩大, 硬膜下水肿形成;脑实质内肉芽肿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强化后可见大小不一,多发,边界清晰的强化结节,或呈不均匀强化环形。

2)MRI显示基底池及脑白质区单发或多发类圆形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注药后结节呈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脑脊液反复查找真菌,可与其他病鉴别。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对不同真菌应用不同药物,可合并用药。

2?立体定向穿刺取活检。

3?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组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脑膜炎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两到三个月的孩子可能患新生儿脑膜炎,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容易致命...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