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脑膜炎

    发布时间:2015-12-12   来源:中华康网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称癌性脑膜炎,是恶性肿瘤细胞广泛转移浸润脑膜、蛛网膜下腔的一类疾病,发病率低,约占颅内肿瘤3%;MC原发灶国内以肺癌最多,其次为胃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癌肿转移脑膜主要通过血液和淋巴。MC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缺乏特异性。MC可先于原发肿瘤之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只表现顽固性头痛,20%~40%的MC原发灶隐匿,找到原发肿瘤有助于诊断;CSF细胞学检查是确诊MC的主要方法,但疾病早期和单次CSF阳性率低。重复腰穿、送检更多的CSF标本和及时处理标本等有助于提高阳性率,但仍有10%患者CSF细胞学持续阴性,因此阴性结果不能排除MC。MC为肿瘤晚期,预后极差。朱海青等报道MC确诊后生存期为6~14个月,其中多数在数月内死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

  

  其临床特征可以归纳为:①肺癌患者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颅神经或脊神经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②颅或脊髓部位的磁共振成像(MRI)除脑部有病灶外,尚可见到柔脑膜有不规则占位性病变;③脑脊液中可能找到癌细胞,且癌细胞病理类型与患者的肺癌病理相同;④脑脊液中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升高;⑤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脊膜病变;⑥用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难以缓解头痛症状。关于肺癌脑/脑膜转移的治疗更加复杂,除脑转移灶的治疗外,还要兼顾到脑膜病灶的治疗。鞘内化疗是脑膜转移的主要治疗办法,但大多效果较差。

  

  总结脑膜癌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脑部症状,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症状性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其次表现为动眼、三叉、外展、面及舌下神经等脑神经麻痹症状;还有颈、腰、下肢疼痛等脊神经根受损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肢体无力现象。上述所有病人的头颅CT、磁共振成像扫描均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脑电图检查为中度弥漫性异常。脑膜癌病人的脑脊液检查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主要为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增高、糖含量下降、氯化物降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所见与一般恶性肿瘤相似,胞体明显增大,胞浆比例大于正常,核染色深,胞浆呈强嗜碱性,多为蓝色,可见空泡;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多为一个核,少数为多核,部分可见核仁及丝状分裂。腺癌细胞还可见印戒样细胞,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胞浆内含黑色素颗粒。

  

  对9例经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肺癌转移致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系统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呕吐,头颅CT或MRI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可见肿瘤细胞.结论临床上对肺癌患者若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即使CT及MRI检查无明显异常,也应高度警惕脑膜癌病的可能.多次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

  

  脑膜癌由于临床表现复杂,除了脑膜刺激征外,还有其他脑神经、脊神经或脊神经根症状。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脑脊液常规检查对这一疾病又无诊断价值,故临床极易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脑梗死等。所以,上述病人均误诊为其他脑部疾病。但是,当以这些疾病治疗效果欠佳时,临床医生应考虑脑膜癌的可能,并及时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不能确诊的病人,应反复多次作检查,如能在脑脊液中找到典型的癌细胞,即可确诊。

      

  由于脑膜癌均为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目前尚无满足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氨甲喋呤和阿糖胞苷鞘内注射或放疗,但只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同时,鞘内大剂量多次给化疗药物,会产生较重的神经系统毒性。放射治疗对此效果尚不肯定

  

  论坛里提到的两种药物:蒂清 和 司莫司汀

  【蒂清临床疗效】

  蒂清治疗脑胶质瘤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用药。它的上市改变了国内尚没有针对胶质瘤疗效较好的化疗药、特别是口服药的现状。通过临床研究表明,蒂清毒副作用低,可有效保护患者靶器官,更为重要的是,蒂清在体内不需经过肝脏代谢即可分解为药物活性物质,作用强、安全性好。

  【蒂清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但可恢复,病人应定期地检测血常规。其他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惫、便秘和头痛、眩晕、呼吸短促、脱发、贫血、发热、免疫力下降等。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认识脑膜炎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两到三个月的孩子可能患新生儿脑膜炎,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容易致命...
    热门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