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

    发布时间:2015-06-27   来源:中华康网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保定市第二医院骨外科史晓林
(一)临床特点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二)影像学特点
          1.MRI:T2加权像在病变椎间盘均显示低信号改变(椎间盘变黑),纤维环后方出现高信号区是IDD的敏感表现,但不能作为特异性诊断的金标准。因为有10%~20%的椎间盘撕裂患者MRI可以正常。
          2.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最可靠手段。只有在椎间盘造影时诱发、复制疼痛,并且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撕裂,方可认为椎间盘造影阳性。如果仅有纤维环撕裂或造影剂外漏,病人没有诱发、复制痛,说明该椎间盘与病人的疼痛可能无关。
(三)诊断标准 目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或无外伤史,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
          2.上述典型临床表现;
          3.椎间盘造影阳性或MR表现为典型的单节段间盘低信号、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导致腰痛的常见原因 
目前国际腰痛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几乎每个人的一生中迟早要受到腰痛的困扰。调查显示,在整个人群中有79%~80上的人已发生过腰痛,每年高达50%的处于工作年限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