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的中医验方和用法

    发布时间:2015-08-01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典籍记载

《唐本草》:白蒿,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也。

《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白蒿)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为蓬蒿。

《纲目》:

白蒿,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本草》所用,盖取水生者,故曰生中山川泽,不曰山谷平地也。二种形状相似,但陆生辛熏,不及水生者香美尔。《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蒿是矣。《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让。《左传》云,苹蘩蕴藻之矣。并指水生白蒿而言,则《本草》白蒿之为蒌蒿无疑矣。郑樵《通志》谓苹为蒌蒿,非矣。鹿乃山兽,蒌乃水蒿。陆机《诗疏》谓苹为牛尾蒿,亦非矣。牛尾蒿,色青不白,细叶直上,状如牛尾也;蒌蒿生陂泽中,二月发苗,叶似嫩艾而歧细,面青背白,其茎或赤或白,其根白脆,采其根茎,生熟葅曝皆可食,盖嘉蔬也。景差《大招》云:吴酸蒿蒌,不沾薄,谓吴人善调酸,溣蒌蒿为xie,不沾不薄而甘美。此正指水生者也。《本经》列白蒿于上品,有功无毒,而古今方家不知用,岂不得服之之诀与。

《植物名实图考》:

白蒿,《本经》上品。陆玑《诗疏》以蘩为白蒿;《唐本草》以为大蓬蒿,叶上有白毛错涩者是;李时珍以蒌蒿为即白蒿。不知《诗疏》言刈其蒌,释状甚详,分明两种,《图经》亦辨之。

《本草图经》:

“白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白蒿。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白蒿。江宁府又有一种白蒿,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今南方医人用山白蒿,乃有数种,或著其说云:山白蒿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白蒿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吴中所用,乃石香柔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误作解脾药服之,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白蒿,而无山白蒿。《本草》注云:白蒿叶似蓬蒿而紧细,今京下、北地用为山白蒿者,是也。大体世方用山白蒿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京下所用山白蒿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白蒿疗伤寒脑痛绝胜,此见诸医议论,谓家白蒿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白蒿复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力山白蒿。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且可计较功效,《本草》之义,更当考论尔。”

《本草崇原》:

”一种开花结实者,名铃儿白蒿;无花实者,名毛白蒿;入药以无花实者为胜。” ④《本经逢原》:“白蒿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白蒿,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白蒿,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本经》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湿伏阳明所生之病,皆指绵白蒿而言。”

《中药志》:

本品在历代之记载,皆与目前市售应用最广的白蒿Artemisiacapillaris类似。而《图经本草》又载江宁府一种白蒿,类似今用之白花白蒿。另在《图经本草》之白蒿项下又记有:今阶州以白蒿为白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又似今植物白蒿。故按《本草》记载观之,古代药用称白蒿者甚多,又有名山白蒿、石白蒿者。但由其疗效观之,皆不相同,故不宜相混。”

功用主治

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
      换一换
        巴豆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治疗自身容易出现消化不...
        吃花生要连红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层薄薄的红...
        出汗是正常生理现象,它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体...
        定义肝气郁结证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职,气机郁...
        身体的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但能保障自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