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出走”民营医院真相:不上班不出诊

    发布时间:2015-08-25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报资料图片

从23日开始,有关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走的话题引爆了医生圈,《钟南山院士签约浙江某某医院》、《重磅消息:钟南山院士终于走出体制外》这样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广泛传播。一直推动医师自由执业的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加入探讨,并称院士此举是“用脚为多点执业进行了投票”。

25日,钟南山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多点执业的设想。他确实于8月22日前往杭州参加学术会议,并被聘请为浙江一家民营医院的特聘专家,但对南山班、广州呼吸疾病所团队被带走之说予以否定。

不上班不出诊谈不上“执业”

在朋友圈看到钟院士“出走”的消息,甚至还要“带团队出走”,不少网友惊呼:这可是广东的损失啊!25日,院士助理孙宝清回应媒体记者:并不是这么回事。“其实类似聘请院士为特聘专家的行为并不奇怪,院士如对某个项目表示兴趣,而又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术研究的话,一般都会答应。”

25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钟南山表示,此次受聘为特聘专家,“只是作为一个专家顾问受聘,并非作为一个执业医生‘签约’。网友们的反应让他始料不及”。钟南山透露,他只是为这家医院的办院方向、学科发展设计和规划、人才梯队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不上班,不出诊谈不上是“执业”,更谈不上什么“走出体制外”,自己也并没有做出任何关于团队的承诺。

记者检索发现,钟南山院士此前还曾受聘为天津市的特聘专家,做过山西省科协一个健康项目的顾问。

呼研所照样每周有门诊

记者联系了钟南山供职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钟南山院士虽然不再担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所所长这一职务,但仍是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在呼研所的工作如常进行:每周有门诊,还有院士查房。

不过,对民营医院的发展,钟南山是投赞成票的。他表示,中国需要具有代表性的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则要保持公益性,民营医院可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我的一些香港朋友也当私人医生,这是他们的选择;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希望一心一意从事研究工作,我选择后者。”

没时间开微博、微信的钟南山,对这次“被出走”感到无奈。他表示,“我真没有时间去多点执业,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钟南山院士签约民营医院的启示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 廖新波

■评论眼:多点执业是一个杠杆,撬动各方面的改革。有人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就是医生收入的补充。如果把多点执业当做是医生的业余“创收”,是悲催了点,眼光也短浅了一点。中国的民营医院在大多数百姓的印象中是很负面的,他们背着“低水平、乱收费”的“原罪”。这也是部分人极力反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口实”。“私家医院”本来就不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政府本来就不应该“懒政”,将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民营医院。■

近日,钟南山院士受聘为浙江大学国际医院特聘专家的消息引起热议。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签约”其实是以顾问的角色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并非多点执业。尽管如此,这个消息还是引发了对于医改和医生多点执业的讨论。

钟南山院士说过:“希望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跟全世界的公立医院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对于中产人士需要享受的更进一步的医疗服务,可以由民营医院作为一种补充。”他还认为:“依托公立大学、由社会力量创办的一家医院,在体制上更要‘非常小心’。”这说的就是混合所有制带来的影响。

医生要成为社会人,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但多点执业,就为很多人诟病,其焦点在于“多点”两字。钟南山院士早有表白:“说心里话,我真的希望周六和周日没有人打电话给我,也没有人来我家,我想有些时间改一改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一下我自己的课题。”这本来就是知识分子该有的清高。因此,我认为,多点与否不可强加,完全是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于医生多点执业,钟院士认为:“民营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上,没有公立医院那么多束缚,在让患者的不同医疗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也要让医护人员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说的就是医生的价值如何从破束缚得到体现。这又反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两个体制之间,你如何选择――束缚或松绑。

我经常在说,不断地在说:多点执业是一个杠杆,撬动各方面的改革。既然我们都觉得中国的医生很悲催,中国医生的价值很变异,中国人的都很渴望有优质的医疗,那么我们就得努力去改变。作为患者,你希望医生给你15分钟收你15块,还是希望医生给你3分钟收你4块呢?作为医生,你每天看30个病人就可得到合理的报酬,还是希望“薄利多销”每天看100个病人增加那么点辛苦钱呢?其实我们大家都要心平气和坐下来讨论一下以上的假设,我们就会知道生命的尊重从哪里去获得!我也非常理解钟南山院士的想法:国家要把医生养起来,这样医生就会有尊严不去干那些“创收”的事,医患关系就不会系在经济利益上。对于这种观点,我相信有不少认同,但是政府能做到吗?做不到的时候,院长如何“经营”“他”的医院?

也有人认为,医生多点执业就是医生收入的补充。如果把多点执业当做是医生的业余“创收”,是悲催了点,眼光也短浅了一点。这种体制外“创收”无非就是将医生看做是一架流水线上的永动机。没有把多点执业看作是医生成为社会人战略的一步,最终倒逼体制对医生价值的体现和回归!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医生都是自由人,受聘医院是因为他觉得我愿意,他不会对医院有太多的抱怨,因为不愿意是可以走的。美国为什么医生逐渐“归巢”,因为他的价值在医院也可以体现。

院士走出体制外的形式很多,不管是受聘于顾问、管理还是医生,都是与原有体制是冲突的。我们的体制就是单位人的体制――圈养。而院士“出走”早在N年前就有。院士的“出走”是在“特权”光环下的出走,但是大多数的医生是难以“出走”的。院士的这种“出走”还是值得点赞的。毕竟是对制度的一种冲击,对有条件“出走”的医生鼓励!目前在院士级的“大咖”以各种形式在不同属性机构多点执业的不少,他们带领他们的团队与门徒“打天下”,既支持了“挂单”机构的发展,也寻找了用武之地。在广东就有不少的院士“大咖”到民营医院执业,比如郭应禄院士到东莞挂印,王忠诚院士在顺德升帐。

为什么院士们到体制外的民营医院就有诸多的杂音呢?究其原因,也许中国的民营医院在大多数百姓的印象中是很负面的,他们背着“低水平、乱收费”的“原罪”。这也是部分人极力反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口实”。说实话,中国民营医院这种印象与国际上的“私家医院”的概念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局面,我们是需要去纠正的!资本的属性本来就是赚钱的,赚钱取之有道就没问题了。“私家医院”本来就不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英国制度下的私人全科医生是政府购买医生服务),政府本来就不应该“懒政”,将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民营医院。因此,院士级的“大咖”到民营医院做什么呢?如果说是指导他们如何做基本医疗的提供,这无疑是掩耳盗铃了。我们要相信院士们的走动,鼓励他们走动。没有一个院士的走动想破坏他们名声,不管是当顾问还是亲自执业,更要相信他们的一份责任感与事业感。与其抱怨民营医院信誉不好,不如支持“大咖”与其洗脑,这才是民营医院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活力,并进一步使“私家医院”在不同领域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

      精彩必读
      在印度,一种急性大脑疾病竟与荔枝有关系,是荔...
      近日,广州地区一家医院成功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
      马宝与牛黄、狗宝并称为“三宝”,具有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