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老龄化要靠医养结合

    发布时间:2016-03-17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民生问题一直是两会的焦点问题,毫无疑问,今年的两会也对民生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讨论。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中国的一大难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支持发展养老、健康、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

“颐养天年”是老年群体的求生本能和美好夙愿,但由于受多种慢性病的困扰,绝大多数老年人却不得不面对带病生存的痛苦与隐忧。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1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其中生活不能自理者就高达1877万,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带病生存势必严重影响到国人晚年的生活与生命质量。实施医疗和养老并举,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模式,或不失为因应深度老龄化趋势、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的破题良方。

鉴于当下存在的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常常奔波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医养分离现状,推动医养融合,不只是事关“对症”养老的方式改变,更不啻于一场触及思想和机制创新的社会变革,这需致力破除多个层面的制约瓶颈。

首先是观念更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我们完全可以在改变老年人养老现状,让他们晚年拥有尊严、稳定和安全的医养环境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通过科普宣传、政策解读和示范引领等多种方式,力促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于一体的养老氛围和消费习惯,让“医养结合”成为政府倾力推进、社会普遍认可、老年人及其家属积极响应的社会共识,尤其要走出送父母进养老院就是“不孝”的认知误区。

其次是政策支撑。“医养结合”的制度善意毋庸置疑,但落地实施却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撑。比如,医疗、养老和社保三家机构分属相对独立和自成系统的政府部门,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资源互补、职能融合和部门协调,需要政策调度的顶层设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现行门槛较高,很难获得医疗机构身份和纳入医保定点单位,这势必影响众多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医养结合”当属半公益性、半商业性的公共服务产品,涉及包括土地、编制、隶属关系、医保报销、药品管理、行业资质及政府投入等诸多问题,也有待政策回应。

其三是人才培育。让“医养结合”及早照进现实,需要建设一支满足社会需要、掌握护理技能和深受老年人欢迎的合格人才队伍,而当下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都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更比普通养老机构要求更高,只懂得基本医学常识或只具备量血压、测血糖等简单技能的一般性护理,显然难以胜任。制定相应的资质门槛和行业标准,加快人才培养,完善专业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职称评定及薪酬待遇等,已成为践行“医养结合”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精彩必读
      近日,广州地区一家医院成功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
      虽然上周国家药监总局再次发文,将药店配备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