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也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9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并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修正案明确指出,“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医闹”今后将入刑。听闻这则利好消息,饱受医闹困扰和压力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

在人们的印象里,医生是应该最会保养,身体最健康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卫生部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医务人员感觉到工作压力很大,忧郁、焦虑、倦怠各种心理因素大幅增加。其中,医生患抑郁症的几率为普通人群的4倍多。

相比公务员的双休日、节假日,医务人员加班和值班过于频繁,不仅难以享受一些法定节假日,有的甚至连正常的下班休息也难以保障。加之一些群众在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医院和医务人员,医患关系紧张,使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在执业过程中精神压力过大。

在医疗实践中,诊断、治疗的效果是难以准确估计与确定的。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漏诊、误治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由于医务人员与病人医疗知识的不对称,病人和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最终未达到其期望值从而引发对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使得医务人员对工作产生恐惧感。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病例,不做完“全面”检查不下定论,没有90%以上的把握不敢做手术,不用尽“特效”药不放心,其结果是消极现象丛生。

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不仅挫伤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医患信任危机。如何缓解医务人员心理与工作压力呢?笔者认为,既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又要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医疗体制改革后,各级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加大,容易导致其情绪急躁,判断力下降,从而妨碍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应实行轮休制度和休假制度,给医务人员必要的调养时间。

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医患关系。对内,要通过各种的活动,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感情;对外,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医学所具有的风险性。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可减轻医生工作和心理压力。同时,加强横向联系,多与公安、城管等单位互动,并采取有效措施严罚“医闹”行为。

作为医务人员,也要对自身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医务人员多进行换位思考,正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注意自己情感的宣泄,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以缓解工作和心理压力。

      精彩必读
      虽然上周国家药监总局再次发文,将药店配备执业...
      近期,2017版医保药品目录出炉,新增91个...
      国家认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日在京签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