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医院医生信息共享 在家也可预约挂号

    发布时间:2015-09-29   来源:中华康网   
      手机查看

惠州居民距离医疗“一卡通”并不遥远:以社保卡为居民就诊的主要卡介质,以社保卡信息为个人身份索引的居民就诊“一人一卡、一卡通用”及医保实时结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实际上,从未来回到现在,乃至追溯过往可以发现,无论是“大数据”、“互联网+”还是“智慧医疗”,这些新潮的概念,对于惠州医疗机构,特别是综合性公立医院来说,并不陌生。

记者走访发现,在惠州主要公立医院内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数据化”管理已有十年以上的时间,这些工作一方面通过“电子病历”等方式让居民有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让医院内部管理得到更好的优化,让更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成为可能,这提供了医院各科室、每个医护人员在治疗上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路径。

用数据说话

信息共享促进诊疗精细化

曾几何时,由于不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让开贵药、多检查成为医院“创收”的重要方式,对居民备受困扰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改革势在必行,但除了医药费用的数据之外,其它数据的付之阙如,或者即使有相应存档但记录、保存、对比等方面的工作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都让公立医院内部的绩效机制改革成为空谈。

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部主任曾荣辉告诉记者,该医院的信息系统从2004年上线,经过多次迭代升级,不仅实现了对科室治疗费用、用药状况的监管,而且通过系统设置,可以实现根据医师级别对所开药品的种类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了“乱开药”状况的发生,此外,对滥用抗生素药品等违规行为还将进行处罚。这些制度得以实现,都有赖于信息系统的建立。

对此有类似感受的绝不止曾荣辉一人,也不止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家。不久前从广州参加会议回来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何伟锋,直呼现在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次去开会,主要的内容就两个,一个是医院等级评审,另一个就是医疗大数据――这方面我们只能说做到了数据收集的第一步,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了!”

从门诊量、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到用药比例,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些可以量化的医院运行状况都已经实现了数据化,“用数字说话”让医院内部的管理部门可以对医院各方面的情况都有更清晰的了解和判断,大到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小到一个医生的开药偏好,都可以从每日每时更新的医疗数据中找到答案。

“按照我的判断,在未来,信息系统对医院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70%。”尝到甜头的何伟锋,对信息系统可以起到的作用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不论是每个医生,还是单个科室,无论是病人的病情状况、所开药品种类和分量,还是医师的医疗行为产生的费用数额,都可以进行对照分析,从而以建立一套对医师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他举例说,有些医师看病多,但是病人大多是较为容易诊治的常见病,有些医师看病少,但是基本上都是疑难杂症,在信息系统上线之前,很可能产生前者比后者的贡献更大的错觉――这当然与实际情况不合,而将病例详细情况上传到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后,就可以很容易发现二者的实际区别。

“有了信息系统,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是能考虑到的,都能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找到答案。”何伟锋说。

数据的力量

平均住院时间减少2天半

平均住院从2009年的10.86天到2015年上半年的8.32天;在业务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实现全院用血量保持平稳并有所下降;接到120急救任务后的出车时间为2分16秒,排在全市各大医院前列,这是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信息系统中获益的几个例子。也是何伟锋作为自己“信息系统的贡献率将达70%”观点的证据。

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院通过统计药品比例、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等数据,监控医院总体用药情况,并均以季度通报的形式进行反馈。

然而,这距离医疗数据所能发挥的全部价值仍有很长距离。正如何伟锋所说,目前医疗数据往往还停留在较低的阶段,很多数据只是完成了收集,其中蕴含的价值亟待进一步挖掘。

“现在的弊端主要在于数据架构上不足,造成很多数据提取困难。”何伟锋直言,由于数据由各科室和部门分别统计,造成了数据相对分散,甚至一个系统内部的数据还存在“打架”情况,这都阻碍了医疗数据价值的实现。

在何伟锋看来,解决的方法是实现数据的“模块化”与“结构化”。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可以提取更多更细致的数据内容,其二是为系统提供更高的延展性,让更多“插件”可以方便接入现有系统。“国家现在要求上报传染病诊疗的数据,目前的系统要开个端口在技术上就很困难,在系统改造之后就会很方便。”

此外,亟待升级系统,即使看似简单的数据上传,也并不尽如人意。用药习惯、平均住院日等信息需要手工统计,不良事件、抗菌药使用等数据也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这一方面增加了数据收集的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数据本身的准确性。软件支撑力度不足,直接影响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医院希望通过医疗数据提高诊疗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愿望,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

何伟锋表示,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费用不菲。以该院为例,仅软件方面的投入就需要上千万元,“对于医院来说,医院管理人员的观念很重要。我们已经意识到信息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才会不断投入。”

数据共享

破解单个医院“信息孤岛”

如果说,以社保卡为主要卡介质,为每个居民建立唯一的身份识别和提供健康诊疗信息共享交互的枢纽――即“医卡通”平台,为实现居民就诊“一人一卡、一卡通用”及医保实时结算提供了可能性,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那么,通过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让居民享受到“淘宝”式的诊疗服务――足不出户就直观、全面了解医院情况,作为到哪家医院找哪位医师就诊的主要依据,则是下一步可供探索的方向。

如果说阳光用药、大病医保以及医院不断强化的用药管理初步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为实现分级诊疗提供基础,那么,打破信息隔阂,让居民更加全面了解各级医疗机构情况,也就成为破解“看病难”问题的重要工具。

何伟锋对记者畅想:“实现全市层面的信息共享之后,市民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各医院的情况,从收治病人的能力到治疗费用的比较,决定到哪家医院看病,这又会反过来刺激各医院提高诊疗能力,改进服务水平。”

与美好期望相比较,现在惠州市主要公立医院仍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这让我们也很困惑,我们看不到其它医院的状况,也很难有横向的比对,希望市一级层面能制定游戏规则,搭建平台。”

实际上,这个平台已经在推进中。根据市卫生计生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惠州正与医指通合作开展“智慧医疗”项目,试点在7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5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患者为中心推广“互联网+医疗”卫生新模式。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智能挂号为切入点,提供集预约诊疗、分级诊疗、健康信息查询、健康资讯传播、掌上医院为一体的“智慧医疗”服务。

在决定到哪家医院就诊之后,预约挂号也已经在惠州初现雏形。据记者了解,目前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及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纳入惠州市预约挂号便民服务平台,并提供统一模式的预约挂号服务。据平台统计,5家市直属医院共开放可预约科室189个,可预约医生603名,提供两周内分时段号源总数近12000个,已成功为4558名患者提供预约服务。

      精彩必读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养老金存在收不抵支问...
      正值春季,是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也是疾病容...
      饺子虽好吃,但有时却让胃感觉相当不舒服,胃酸...